* 第365頁 *
我問耶穌是否他能以更清晰的觀念回答這個問題,
並且幫助我了解「旨意」這個主題,尤其是「上主的旨意」。
他親切的繼續說:
“第一件你必須了解的事情是:
「上主的旨意」已經在運作了。
「上主的旨意」不是一個坐在角落觀看生命、
等著被邀請上場的分離潛能。
所有的生命都是「上主的旨意」。
「上主的旨意」就在現實生活中,而且決不是獨斷的。
如果你認為「上主的旨意」遠在他方,那你就錯過了,
最可能的是,你也會開始以為自己必須在別處才行。
你的人生自你當下所在之處展開,有很好的理由。
找出這個理由是什麼。
沒有更好的方法可證實你當下所在之處是否適當,
唯有去檢視你與「神聖天心」間的關係,
它是你內在的純淨之地。
在「神聖天心」裡,「上主的旨意」得以被知曉。
至少就目前來說,你最適合的地方就是你當下所在之處。
每當你身處在其中卻覺得不對勁時,
這是因為你沒有用自己與「上主的旨意」間的「同步性」
來加強生命力。
你認為上主遠在他方,而不是存在於你自己的世界裡。”
“有另一件事情可以幫助你的了解。
「上主的旨意」存在於真理之中。
了解真理,你就會了解「上主的旨意」”
* 第366頁 *
他微笑並且回答:
“這明顯的衝突是因為:從外在只能窺見真理的一部分而已。
只有處於內在覺知與外在世界合一的點上,
完整的真理才得以被看見。
就像造物主一樣,你擁有能力去了解「完美的同步性」。
這個力量被保存於「神聖天心」內,
在這純真平靜的中心裡,你的內在生命與外在生活相結合。
關於真理,一件有趣的事情是:
無論你擁有多少外在的資訊,
如果你不能決定它對你有什麼意義,
那麼你所擁有的資訊就不是真理。
你可以去測量地球上的每一塊岩石,
去勘查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,或是去衡量每一粒分子的重量,
但是,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資訊在你生命中代表什麼意義,
你就無從利用它們,也無法擺脫它們對你的影響。
同樣的道理,另一些人花了許多時間在禱告或是靜坐冥想,
但是卻不曾驗證外在的世界。他們只知道內在。
無論你多麼了解內在,
如果你不了解那些環繞著你生命的世界,
你還是不知道那更偉大的真理。”
“更完整的了解這個道理,
將幫助你更有效的處理生命裡的問題。
有一個共同的實相把我們所有的人連結在一起,
然而,每一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與這實相的關係,
並且同時尊重自己對實相與這關係的認知,
作為他自己的完整真理。
當你尊重實相時,你就會擁有與其他人一起運作的共同點,
但是當你尊重他人的真理時,你也學會尊重你自己的真理。
並不是什麼實際的真理可以使你自由,
而是了解真理的真正定義會使你自由。
一旦你了解真理是什麼,
你就會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基礎,
讓你帶著自信與肯定和別人交流。
當你尊重他人的真理時,你會明白上主在這世界裡如何運作,
以便為每一個人帶來不同的焦點、不同的意義、
以及不同的盟約。
當你尊重這份和諧,你也會從自己內在找到它。”
“真理的神奇之處在於:
真理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獨特的,
可是卻對所有的人都是不變的。
這關係到另一個和天意緊密相連的法則,
那就是「相互共同法則」。
* 第367頁 *
「相互共同性」允許擴展與差異發生在宇宙中
或是人類間而不會失去和諧。
所有的交流都是基於這「相互共同法則」。
如果,兩個人之間沒有「相互共同性」,對話就沒有意義了。
兩個人都無法了解對方。
然而,如果沒有不同的經驗與見解可分享,
交流有何意義可言?
在非常明顯的層面上,擁有共同的語言就是一種相互共同性。
如果必要的話,透過共同的語言,就可以比較並克服差異。
透過彼此的了解,你就不會受制於別人的觀點。
你不必為了別人的夢想而活。
你所必須做的只是:尊重他人擁有夢想的權利,
因為,當你尊重他人的權利時,你也尊重了你自己的權利。
這就是「相互共同性」的賜福。
「相互共同法則」或許是了解造物主的旨意的最美妙指引,
因為,上主不會違反祂自己的法則。
在各種實相的可能性中成長,並且挑戰你自己,
然後,致力於那些將互惠眾生的一切,是上主的旨意。
你被引導去做的事,對你的自信或自尊而言,
可能看起來很困難,
但是,這類考量通常是對於實相的否定。
從實相的角度看來,你被引導去做的事,
從來不會不可能達成。”
* 第368頁 *
在思考這些事情時,我發現我對於「旨意」和「控制」仍然有些混淆。
為了促進更深一層的了解,耶穌建議我們暫時改變用字。
“我們引用「意向」取代「旨意」這個詞好嗎?”
我很快就同意了:“沒問題,我們可以用「意向」這個詞。”
“你幾歲的時候決定,或是有「意向」成為一個藝術家呢?”
“當我三歲大的時候。”
他回答:“很好。這就是一個「意向」的例子。”
我想了一會兒,然後同意:“是的,我想是如此。”這聽起來有道理。
我從來沒有把它看作「旨意」,只是當作「意向」而已。
他繼續問:
“從那一刻起,你生命裡的每一天都想著它,
並致力於這個意向嗎?”
“喔,不是的。 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小女孩,只會在著色簿上畫畫。
事實上,我甚至從來沒有要求去上藝術的課程。
我媽媽將一切課程安排妥當。”
他接著說:“是的,她回應了你的意向。”
“當我在學校的時候,我藝術課程的分數都是最高的,
所以,我總是被分派到一些可帶給我更多經驗的作業。”
他藉著肯定來鼓勵我繼續:
“所以甚至連你的老師們也回應你的意向。
當你唸高中的時候,你想過把繪畫當作終生的職業嗎?”
“少年時,我從沒真正想過終生的職業,
因為在那幾年裡,騎馬是我最熱衷的事情。
雖然,我在高三的時候,就獲得一個大學的美術獎學金,
但那時我只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女孩。”
他把握這個機會完成他的目的:
“這是宇宙對你的意向持續的回應嗎?”
在那個當下,他必定已觀察到我準備接受更深一層的說明了。
* 第369頁 *
“葛蘭達,你所需要了解的是:
「意向」是在你生命裡某個點種下的一顆種子。
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偶爾看顧它、灌溉它、並且滋養它。
你不必時時刻刻想著它。想想百合花在原野裡自生自長。
你看,這宇宙被設計為尊重每一顆心的「意向」。
如果,你把心的「意向」像種子一般培植,它們就會成長。
其他的人將會認出它們。
你的意向會像小苗一樣鑽出大地的土壤,
接著會長出新葉、開花然後結果。
當你只有三歲大的時候,你播下了一顆小種子,
而現在,我們一起在這裡,彩繪出這幅畫作。”
“這就是「意向」運作的方式,
宇宙被設計為尊重每一顆根據自己「意向」而培植的種子。
關心你要播下什麼樣的種子,
遠比關心這宇宙是否會,或如何能幫助這些種子成長,
來得有用多了。
你播下的這些種子就是你的「意向」。
你不需要借用外力,雖然評估它們的生長方向會有幫助。
不幸的是,有些「意向」可以更精確的被比喻為野草。
當你決定成為一名藝術家時,另一個孩子可能決定要離家出走。
某一個孩子可能已經回應了負面的境遇、虐待、或是破壞性的情緒。
另外一個孩子可能已經決定要進入醫學的領域,
以回應嚴重的家族疾病。
無論什麼種子被播種,都會繼續的成長,並且結果。”
……
***
附註 : 紫色字體為耶穌的話語
YouTube 收聽 : 第十四章 成功之道 (3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